![]() |
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勇擔社會責任 助力教育扶貧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工作時講:“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體現在教育領域突出表現為: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中小學基礎教育發展現狀的不均衡。
在黨和國家不斷重視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強教育扶貧的背景下,2016年4月29日,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以下簡稱“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組建的初衷就是為了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幫扶貧困山區學校更好更快發展。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教育扶貧大業,緊緊依托石家莊的優質教育資源,承擔教育扶貧的社會職責,與石家莊市行唐、靈壽、平山、贊皇、井陘、元氏等6個山區貧困縣的12所中小學簽訂了長期教育幫扶協議,通過不斷實施九大幫扶工程,使教育扶貧落地生花。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所有資金全部用于山區教育扶貧事業,全部資金專人管理、專項使用。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從成立至今,集中各方力量支持山區教育扶貧,凝聚熱衷于山區教育事業發展的500余家企業和單位的愛心捐助,累計募集資金3829萬元;用于山區幫扶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教師培訓、特困學生資助等項目,改善山區學校辦學條件,有力地支持山區教育扶貧。基金會教育扶貧給貧困山區學校帶來了巨大鼓舞,不僅改變了貧困山區學校師生的精神面貌,也激發了貧困山區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讓“發展教育脫貧”的要求真正成為貧困山區拔窮根脫貧致富的實際行動。
一、秉持“大家好才是真好”的教育思想,主動承擔教育扶貧的社會責任
“大家好才是真好”,既是一種辦學思想,又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教育扶貧攻堅克難”已經成為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不斷追求的夢想。在教育經費充足、山區學校校舍等硬件建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硬件夠硬、軟件夠軟”的現象已經成為教育扶貧的瓶頸。實現教育扶貧,推動均衡發展,必須把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這些短板補上來。為了改變城鄉教育不均衡,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依托當地的教育教學優質資源,借助于城市學校先進教育理念,外語教學、課程設置和學校管理等辦學優勢,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扶貧先扶智”的要求,將學校自身發展融入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不斷給貧困山區學校輸送先進的理念,教育教學技能和物質支持,給山區學校師生帶來了希望和指導支持。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與山區學校結對精準幫扶的目標是通過幫扶,把12所山區學校打造成當地最優質的學校,讓貧困山區的孩子享受到與省會城市孩子同樣的優質教育,從而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山區的孩子能夠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過教育改變人生、改變家庭,提高貧困山區孩子們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讓貧困山區孩子們學業有成離開大山,事業有成回報家鄉,最終實現讓家鄉脫貧致富的夢想。
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通過組織城市優秀教師志愿者,以教學觀摩、送教下鄉、師徒結對、同課異構、集中培訓、課題研究等多種項目方式,不斷提升貧困山區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善貧困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組織開展了各種教育扶貧項目活動,進行生活慰問和勤學勵志獎勵,為貧困學生家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促使幫扶的石家莊周邊貧困山區六縣12所中小學校的校園文化、師資隊伍在縣域影響力和知名度等方面大幅度提升。不僅改變了貧困山區學校師生的精神面貌,也激發了貧困山區學校發展的內動力,讓“發展教育脫貧”的目標真正成為貧困山區拔窮根脫貧致富的實際行動。到目前為止,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為貧困山區教育扶貧共投入資金1416萬元。此外,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還積極搭建志愿者服務平臺,積極倡導城市優質學校的教師、學生參與到教育扶貧實踐中來,在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的帶領下廣大家長志愿者和各界社會群體也紛紛加入到扶貧隊伍中,城市優質學校的黨員干部和黨員教師更是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的山區教育扶貧工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社會影響力逐年增大,為整個扶貧工作增添了有生力量。
二、依托優質資源,實施九大工程,助力教育扶貧
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為了落實山區學校十年幫扶計劃,實施、推動了“九大工程”,即:校長素質提升工程、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同步教學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程、愛心助學捐贈工程、山區學生“不出校門放眼世界工程”、職業規劃脫貧工程、陽光小講臺工程、城鄉學生“手拉手共成長”工程。采取了“手拉手、面對面、訂單式、緊密型、全方位、常態化、長期性、有目標”的精準幫扶舉措。
(一)逐漸推廣和提升教育幫扶的領域和層次
教育幫扶的基本表象是改善山區學校簡陋的教學環境,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通過為山區學校維修老舊校舍,捐贈教育教學設備、圖書,實施“覆土改綠”工程,改善和提升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幫助山區學校開辦特色課程、加強校本課程的研修。2018年捐資130萬元,為五所山區小學建設“勞動實踐基地”;2019年捐資113萬元,為兩所山區小學進行操場升級改造,鋪設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
教育幫扶的較高階段是山區校園文化內涵的建設。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2018年組織山區學校校長、干部參加學校文化建設的專題培訓,實現山區校長對文化建設觀念的突破;2019年出資聘請專家12人次,分三批,對各山區學校文化建設出書進行實地指導,協助各山區學校開展文化建設;2019年出資拍攝制作12所山區學校文化宣傳片。
通過以上努力,山區學校的縣域影響力和家庭影響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跨地域并且可以復制的“教育幫扶有效模式”。
(二)教育扶貧的關鍵是山區教師素質提升
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通過山區教師暑期集中培訓、種子教師培養計劃、開展同步教學等方式,為山區學校培養一批教育教學的骨干力量,從而帶動山區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自成立以來,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對山區教師培訓累計達到17萬節次,累計行程18.12萬公里。通過培訓,山區學校教師素質顯著提升,靈壽二中的種子教師鄭文在她的教學隨筆中這樣寫道:“我教學已經十年了,特別渴望成長,但沒有這樣一個平臺,沒有人能幫我,我感到很郁悶。現在有了師傅張士軍老師“一對一”的幫助,我越來越有精氣神,每天都特別高興,特別興奮。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我,還鼓勵我指導我參加了2017年全國“一師一優課”比賽,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能榮獲部級優質課,我打心底里特別感謝我的師傅張士軍老師。人們常把老師比作蠟燭,而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手電筒,我的師傅就是給我充電的人”。
(三)教育扶貧的落腳點是山區學生勵志脫貧
讓山區學生樹立“教育改變人生、教育改變家庭”的目標和決心是山區教育扶貧的落腳點。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通過開展“陽光小講臺”志愿支教、城鄉學生手拉手共成長、不出校門放眼世界、愛心助學捐贈等系列活動,促進山區學生健康成長、勵志脫貧。先后邀請山區學生到城市學校參加運動會、讀書節等活動、體驗城市生活2435人次;利用寒假、暑假組織城市學生到山區學校和家庭體驗3048人次;帶領美國、瑞典、丹麥、意大利、卡塔爾等友好學校師生到山區學校交流682人次,讓山區學生不出校門放眼世界;為山區學校學生捐贈圖書累計23.53萬冊,為貧困山區學生捐贈校服累計2萬多套。
自成立以來,組織城市學校5321名高中生深入到山區學校開展“陽光小講臺”志愿支教活動,開展勵志演講、學習輔導,擔任助教活動,累計支教47248小時,惠及46636名山區中小學生。
王粟瑋是“陽光小講臺”志愿支教活動的志愿者,在她的支教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在靈壽二中支教的班里有個學生叫國偉,他特別懂事,他懂事得甚至讓我很心疼他。媽媽在他剛剛滿月的時候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他一直是跟著爺爺生活。為了讓爺爺生活得好些,他居然想放棄初三的學業,外出打工掙錢,老師、校長、爺爺苦口婆心地反復勸說都無濟于事。也許是同齡人之間更容易溝通吧,我很真誠地和他談心,幫助他分析,讓他明白什么才是適合他的選擇,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我覺得他很信任我,從他的表情中我知道,我的話他聽進去了。支教結束的時候我給班里的學生們買了些糖果,也收到了學生們送給我的許多卡片和小紙條,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國偉寫的:“老師,你給我的三塊糖,第一塊糖我要在實驗中考的時候吃,作為你給我的鼓勵;第二塊糖我要在體育中考的時候吃,讓我充滿能量;第三塊糖我要在文化課中考的時候吃,時刻記住你對我的教誨”。
“陽光小講臺”結束的時候,山區的孩子們和支教學生都難舍難分,兩周的朝夕相處,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分別的那一刻,山區的孩子們圍在大巴車前喊著每一個支教學生的名字,我們的學生趴著車窗說:“我們還會回來的”。“陽光小講臺” 志愿支教活動不僅改變了山區孩子,也影響了支教學生。因為高中時那段難忘的山區支教經歷,許多支教志愿者在進入大學后仍然惦記著那些山區的孩子們。谷雨萱是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2017年優秀志愿者,她經常會利用節假日,再去曾經支教的行唐實驗中學看望孩子們,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她還帶著這些孩子到清華大學開展了兩次主題研學活動。
三、城鄉校際結對精準幫扶成效顯著
通過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長期、持續的教育扶貧活動,山區學校的辦學綜合實力連年攀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被幫扶山區學校贊皇二中先后被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石家莊市文明校園、石家莊市平安和諧校園、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靈壽縣第二初級中學先后被評為石家莊市現代化學校、石家莊市5A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石家莊市平安和諧校園、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靈壽縣文明校園;行唐實驗中學先后被石家莊市平安和諧校園、行唐縣文明校園;元氏七中先后被評為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石家莊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石家莊市安全和諧校園、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井陘障城中學先后被評為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石家莊市文化建設示范校、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靈壽縣北莊完小、平山縣北冶小學也先后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
通過系列教育扶貧活動,貧困山區學校文化建設從無到有,學校文化各具特色。平山二中“德”文化、平山北冶小學“紅色”文化、井陘測魚鎮中心小學的“水育”文化、井陘障城中學“家”文化、贊皇二中“立德、立志、立業”的“三立”文化、元氏七中的“勵志教育”文化、行唐北河志和小學“農耕文化”、贊皇野草灣中心小學“小草”文化結合學校的鄉土資源,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凝聚力和辦學特色。
通過持續的精準教育幫扶活動,貧困山區學校校長素質明顯提升;貧困山區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顯著提高。通過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的幫扶,山區學校先后有270名教師在國家、省、市、縣的優質課評比中獲獎累積606項,153名教師成為省、市、縣的骨干教師和名師,2017年有一名山區種子教師賈秋利被評為河北省特級教師,是平山縣初中唯一的特級教師。2017年山區學校獲得石家莊市“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立項13個,參加國家和省市課題研究的教師99人。平山二中、元氏七中和井陘障城中學成為縣域的教研基地,山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兩年來六所中學重點上線人數、普高上線人數都有顯著增加,2016年贊皇二中排在全縣第一,2017年增加了行唐實驗中學和井陘障城中學,重點率和普高率排名居全縣第二。2017年五所中學的普高率遠遠高于全市平均值,有力助推了石家莊市教育質量的提升。行唐實驗中學上重點線的人數最多高達120人。2018年,贊皇二中、靈壽二中兩位同學獲得了全縣中考第一名。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的教育扶貧助學、城鄉校際結對精準幫扶工作受到上級領導、專家的充分肯定。
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聯合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的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承擔教育扶貧的社會職責。2018年7月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扶貧助學工作被《中國社區報》和《河北社會組織》雜志刊登。此外,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的扶貧工作也被評為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石外集團的扶貧案例被人民日報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組織的“大國攻堅”決勝2020評為優秀案例。2019年3月,基金會被河北省民政廳授予 “河北省2018年度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優秀組織單位”。
目前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除了幫扶石家莊市貧困山區6縣12所中小學校外,還將保定雄安安州中學、邢臺沙河地區3所學校、承德興隆縣六道河中學、云南芒市所屬中小學、井陘礦區學校等納入幫扶項目。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對承德興隆縣六道河中學幫扶得到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2019年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幫扶工作將拓展到承德市薄弱學校,開展教師集中培訓等活動。
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始終致力于教育扶貧工作,幫扶貧困山區的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貧困,再共同改變家鄉貧困狀態,用學子們學有所成的技能和拳拳之心讓家鄉舊貌變新顏!
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石外教育集團助學基金會的教育扶貧一直在路上,我們會堅持走下去,雖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會堅持做下去。我們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